搜房网:打造城市文化磁场 罍街模式带给合肥的不仅是美食
发布日期:2013-08-22 作者/编辑: 浏览次数:5075
搜房网讯 7月19日,顶着合肥第一条公益性夜市的光环,“罍街”正式掀起了盖头。作为一种新型的特色商业街模式,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份舌尖上的魅力,更深次的还有一种文化磁场的作用。
背景:市场需求呼唤规范化夜市
“罍街”并非是合肥第一处小吃扎堆的去处,但统一的规划、丰富的选择,让这条美食街在尚未开街时就名声大噪,被看作是合肥版的士林夜市,以及合肥夜市文化的象征。
每年入夏,天一黑,在合肥一些地方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夜色下,道路旁桌椅密布,光着膀子的食客们边吃边扯。餐桌上是让人垂涎已久的小龙虾、螺丝和各种烧烤。大冶人一直爱在露天吃夜宵。尽管大部分饭店都装有空调,但是很多合肥人还是喜欢露天吃夜宵,因为感觉就是不一样。
然而热闹的背后也有很多尴尬。合肥的夜市摊大都习惯摆在屋外,占道为市,桌椅都摆在人行道上,有的摊点甚至占据了马路。许多夜市摊点一地狼藉,油油的虾壳、竹筷子、卫生纸等等都往地上扔,积满乌黑的油污,白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乌黑油腻的人行道。
小吃存在“不集中”,“不规范”,“不地道”的现象,也让很多合肥人和游客在庐州城常会遇到吃的难题。“晚上没地方去”、“没地方吃饭”,也是很多合肥人的困扰。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,城市功能也日趋完善,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,也成为了商业发展的热点。在综合背景下,合肥“罍街”正式开街了。为了更好的打造属于合肥的夜市文化,紧随“罍街”之后,在滨湖新区、蜀山区、瑶海区,还有一批夜市规划已经被提上议程,而像城隍庙、中菜市这样不缺人气的老街,也筹划着引进更多美食。
规划:合肥夜市要有“个性”
特色商业街则是在有人气有商气的基本要求上,更讲究独具特色。其特色或表现在建筑风格上,或产品特色上,或经营特色上。
北京有簋街,武汉有户部巷,成都有羊西线……这些大名鼎鼎的美食坐标,不仅满足了居民的餐饮消费需求,更成为所在城市的城市名片。他们成功的秘诀或不尽相同,但特色肯定是他们的共性。
作为安徽最大、最具特色惠民夜市,罍街在前期规划方面也经过多番摸索,找到了自己的定位。在招商方面,罍街项目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,以聚集老字号餐饮及特色名小吃为主要招商基调。目前,罍街已汇聚了合肥本地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名小吃与老字号餐饮,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安徽本土的中华老字号,更可以品尝到武汉热干面、上海亿方生煎等30多家百余种全国特色小吃和美食。目前,罍街已累计预约登记商家550户,意向签约商家189户,拟在项目一期入驻商家105户,其中,24家特色餐饮企业、36家名小吃已开业。
在前期选址方面,罍街最终选择落户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口北。“包河区,我觉得应该在宁国路上,可以沿着宁国路建设,肯定繁华热闹。”当时,合肥市委主要负责人对包河区夜市选址的期望犹在耳边,如今,一个繁华的美食城就已在这里盛装登场。这里紧邻宁国路龙虾美食一条街,旁边停车也方便,人气自不用说,其周边宝利丰广场等大型综合体的建设,也为项目增添了很多配套。
发展:文化特色要推广
滨湖集团商管部负责人陈勇专门为“罍街”寻找老字号名小吃。他表示,当年的美食老字号,大多都有自己“一招鲜”产品,如刘鸿盛的冬菇鸡饺,淮上酒家的庐阳汤包。恢复振兴老字号,就要把这些“一招鲜”产品挖掘出来,主打这些名品。
夜市,源远流长而又形形色色,举凡吃的、穿的、用的、赏玩的,都可在夜市寻觅得到。说到夜市起源,无非是古代赶集,注入现代性演化形式,例如:宋朝朱淑真诗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”,花市就是元宵节的夜市。
随着多年发展,夜市已成为很多城市的观光产业,对于招徕观光客,具有无穷魅力,其中台湾的士林夜市、北京的簋街就是很好的代表。罍街,作为安徽最大、最具特色的惠民夜市,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份舌尖上的魅力,更深次的还有一种文化磁场的作用。8月17日,英国广播公司(BBC)一档旅游专题节目组专程从伦敦赶到合肥,一尝合肥龙虾的美味。 据悉,BBC本次拍摄的内容包含合肥龙虾的这档旅游节目将在今年11月播出。在今年的龙虾节活动中,罍街就是本次活动主场地之一。